二维码支付危险多?银行标准出台放心

       20世纪90年代初,二维码就出现在世界之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久的保留下来,不再依赖人类记忆力进行传播。但因为当时技术的局限性,它的使用率极低,应用非常麻烦。直到2011年,微信诞生,并成为人类主要社交工具之一,随着微信的普及,使得图像映射文字的语言”——二维码被重新表达,并让二维码火爆中国。

  微信基于应用提供丰富的扫码应用场景,让用户习惯微信扫码。之后伴随着电商的发展,二维码的应用更加快速的传播起来,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扫码付款、扫码转账、扫码加好友······无论是在街边的小饭馆还是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都可以使用二维码轻轻松松达到自己的目的。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方便快捷也有无措。

  早些年,二维码支付兴起之时,业内人士对其安全性抱有很大的担忧:二维码没有防伪功能,不法之徒可以将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通过二维码植入消费者手机,借机盗取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二维码支付没有统一技术安全标准,也没有具有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基于这些问题,银行线下扫码支付被叫停。

  随着二维码的普遍应用,人们在逛超市时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结账时会选择扫描二维码等非接触支付方式,既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也省去了银行卡打单签名的时间。伴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扫码支付抢占了大量线下收单市场,其实自去年以来银行就悄然进军二维码支付,尽管当时标准还未出台,但这并不影响各家机构探索的步伐。为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专家研讨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伴随着监管部门出台的标准,银行二维码支付将在安全上有着很大的优势:银行二维码支付的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账户,而不是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因此并没有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风险。

联系我们

400-660-033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832483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